河工网

安徽宿松:弘扬乡贤文化 涵育文明新风

分享到:
 2020-07-19 04:09:14 来源: 阅读:-G0

新华社合肥1月31日电 题:安徽宿松:弘扬乡贤文化 涵育文明新风

新华社记者刘美子

地处三省八县交界处的安徽省宿松县,文化底蕴深厚且多元,但经济底子较薄,人际、文化重构成为当务之急。近年来宿松县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激活传统乡贤文化资源,发挥“新乡贤”的示范引领作用,用嘉言懿行垂范乡里,弘扬文明新风,让乡贤文化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
发掘身边乡贤资源

“我找刘医生”“刘医生在哪儿”,在复兴镇套口村卫生室,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几句话。在套口村,提起刘玉贵的名字,上至耄耋老人,下至妇孺稚童,无人不知。

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,刘玉贵从医40多年来,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,却从不收一分钱诊费,数十年如一日守护着村民的健康。不过,如今“刘医生”又有了一个雅致的称号——“新乡贤”。

近年来,宿松县大力开展“百姓明星送欢乐”“寻找最美宿松人”活动,组织群众从成长于乡土、奉献于乡里的农村优秀基层干部、道德模范、乡村能人、身边好人中评选出受到他们认可、有威望的“新乡贤”。2016年2月1日,宿松县评选出第一批22名“新乡贤”,刘玉贵就是其中的一位。

“刘医生不光医术好,对病人也细心。我们都知道他家在哪,有时候病生得急,就直接去家里找他,他从没抱怨过。”

“乡贤是在本土本乡有德行、才能和声望,受老百姓尊重的人,他们用声望权威、道德感召力影响身边的人。”宿松县文明办主任姜晓蕾介绍,宿松县通过整合再造乡贤群体,重构乡贤文化。

发挥乡贤引领作用

和刘玉贵坚守故土不同,在外闯荡多年、创业有成的“新乡贤”金红祥回到家乡,成为百姓致富的领路人。2015年7月,安徽省首部自主品牌“酷米”智能手机在宿松县工业园内正式下线,金红祥正是“酷米”的创始人。在他的带动下,这个县成功引进南方智能电子等3个10亿元以上招商项目,实现了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、集聚发展的良好开端。

在宿松,像金红祥这样反哺家乡的能人贤士越来越多。许岭镇石庙村“新乡贤”张掌权虽常年在外,却一直心系故土,多年一直坚持投身家乡公益事业。2014年,他回到家乡,流转了数百亩废弃的荒滩湖汊,翻新了当家塘,整修了田间路,带领群众发展现代农业。“今年我至少对接了5户贫困户,不仅要帮他们摘掉贫困帽子,还要让他们富起来,这一点我很有信心。”张掌权说。

宿松县积极培育发展乡贤组织,县乡村分别成立了乡贤文化研究会、乡贤联谊会、乡贤参事会,挖掘整理乡贤资源,影响更多的乡贤回归故里、反哺家乡。

此外,各个村还成立以乡村能人为主体的“美丽乡村建设村民理事会”等群众自治组织,充分发挥不同领域乡贤在服务本村公共事务决策、群众创业致富、矛盾纠纷调解、乡风文明督导和慈善公益等方面的作用。

“我们努力发掘和激活‘新乡贤’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,积极探索一条可复制、可借鉴的乡村经济建设和社会治理之路。”宿松县委常委、宣传部长谢长兵说。

植根延续乡贤文化

垂范乡里的老教师、见义勇为的农民、孝顺失明婆婆的好儿媳……在洲头乡金坝村的乡贤馆里,张贴着各类乡贤事迹。这个村党总支书记石卫东说,身边人身边事的教育意义更大、效果更好。

“我们把乡贤精神转化为一种实实在在的感召力,用“看得见”的道德力量感染人、激励人,形成了植根乡土的乡贤文化。”姜晓蕾说。

为了建好用好乡贤文化阵地,宿松县发动文史专家发掘整理乡贤史料,延续乡贤文化脉络;县级建立“乡贤文化展示厅”“乡贤文化广场”“乡贤文化长廊”,打造乡贤文化品牌;积极开展乡贤文化进厅堂、进课堂、进讲堂、进礼堂“四进”活动,涵育重德家风,培树崇文学风,引导清明政风,淳化质朴民风。

乡贤文化无形润泽着宿松人的心。2015年11月,石庙村两户人家因宅基地面积划分产生了纠纷,由于意见不合,其中一位老人大半夜意图跳河自尽。村民劝说无效,赶紧打电话给张掌权。张掌权立即赶到村里,劝服了老人,平息了纠纷。

“新乡贤是顺气的人、顺理的人,是处理矛盾纠纷的重要民间力量。”许岭镇综治维稳中心副主任胡琦琳说。

推荐阅读:东北之窗网

相关阅读RELEVANT

    文章评价COMMENT

   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

    暂无网友的评论

    意见反馈

    ×
    J